情感故事:送礼金时婆婆总让媳妇多包些,可收

摘 要

  这是文章头部 婆婆是个好面子的人,一辈子争强好胜。在她的努力下,终于把儿子曾吉瑞培养成了大学生,又娶了个大学生老婆乔格菲,在城里安了家,落了户。因为儿子跳出了“农门

这是文章头部


婆婆是个好面子的人,一辈子争强好胜。在她的努力下,终于把儿子曾吉瑞培养成了大学生,又娶了个大学生老婆乔格菲,在城里安了家,落了户。因为儿子跳出了“农门”,婆婆在乡下的亲戚朋友们面前特别有面子。每每说到儿子和儿媳妇时,她总是非常自豪,充满了优越感。

其实,在大城市里,像曾吉瑞和乔格菲这样的人,遍地都是,实在没有什么特别自豪的。而且大城市的生活压力,常常让这两个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年轻人,感到透不过气来。他们既要适应城里的生活,又不能断了乡下的联系,所以要维持的关系特别多,特别累人!

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,比如这家结婚,那家小孩办满月酒,这家老人去世了,那家有人生病了 这每一件事,都是要用钱来摆平的。曾吉瑞和乔格菲已经结婚,自立门户了,自然也要承担这些人情世故。

乔格菲是嫁出来的,娘家还有一个哥哥,所以有些关系就由哥哥沿袭了,她的负担并不重。但曾吉瑞这边是独子,父母的各种关系他都要沿袭下来。他父亲是兄弟四个,每个都有子女,他母亲那边有两个哥哥,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堂亲戚和表亲戚,以及村上的村民们。


每次随份子送红包时,儿媳妇乔格菲总是希望随大流,人家送多少,她和曾吉瑞也送多少。可婆婆总是反对,说:“你们是城里的大学生,不能跟一般的村民相提并论,得要多出些。出少了拿不出手,没脸见人的!”

刚开始,乔格菲并没有什么意见,总是听婆婆的,人家出一百,她出五百,人家出五百,她出一千,总是比别人多几倍。那些收到红包的亲戚们,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,直夸婆婆有一个好儿子、一个好儿媳,婆婆就非常满足。

但慢慢地,乔格菲感到了压力。比如上次送那个舅舅家一千,那这次送这个舅舅家怎么能少呢,起码也得一千,最好还要涨一些。于是,红包的金额变得越来越大。

有一些亲戚,其实关系已经很远了,还有一些村民,压根儿没有什么关系,只是同住在一个村上而已。但婆婆还是很积极地张罗,每每他们有点鸡毛蒜皮的事,她就要求儿子和儿媳妇送红包。红包还得包得大,钱不能太少了,否则她觉得没面子。

因为这人情世故的事,曾吉瑞跟婆婆争执过好几次。可婆婆总是说,做人不能自己到城里过好日子了,就不管乡下的亲戚了,这是忘本,没良心!


后来,曾吉瑞和乔格菲有了孩子,又货款买了房子。婆婆觉得这么重大的事情,得要办酒席庆祝,乡下家家户户都这样的。他们家如果不办,会被别人笑话的。但曾吉瑞和乔格菲实在没有钱了,婆婆就说:“没关系,这几年送出去的礼金,收回来也不少呢!到时可以用这些钱付酒席钱。”

曾吉瑞和乔格菲听到收礼的事,想想这几年他们只送出去,还从没收回来过一分钱呢!现在借着孩子和买房的事,多少收回来一些,也挺好的!所以,他们东拼西凑,去酒店付了酒席的订金,余下的钱等收到红包后再付。他们合计过了,收到的回礼,按最少计算,也应该远甚于该付的酒席钱了。

本文作者:结绿!抵制抄袭!

婆婆带着请柬去了乡下,七大姑八大姨、阿猫阿狗,凡事儿子儿媳妇送过礼的,她统统都请了。她觉得来的人越多越有面子,她要向这些人炫耀他的儿子在城里混得多好。她觉得这是光宗耀祖、风风光光的事情。


办酒席的那天,一家人早早地来到了酒店,张罗着各种事情。可一直到开席的时候,乡下的亲戚朋友们都只来了一点点人,有的人家就派了一个代表来,有的人家索性一个人都没来。他们的理由是家里有事情,走不开,或者太远,来一次城里太不方便了。

至于礼金,有的索性没送,有的象征性地包了一些,还有几家是凑在一起,包了一个大红包。他们还不停地说:“吉瑞和他老婆都是大学生,赚大钱的!每次给我们送红包时,他们出手多大方!如果没有钱的话,他们怎么大方?所以,他们才不会在乎我们这一点点礼金呢!我们也用不着包很多的,都是自己人,稍微包一点点,意思意思得了!”

曾吉瑞和乔格菲听了,嘴上说“不用包!不用包!”,心里却真不是滋味!

酒席散后,一家人打开那些红包,真是欲哭无泪了!有的包了一百,有的两百,最多的也就三百。那个所谓的大红包,也就一千块钱,是十户亲戚家凑的,而这十户亲戚家办事情时,乔格菲在婆婆的要求下,每家都送过一千块钱。

酒席钱根本没法付了,最后是曾吉瑞去打了欠条才离开酒店的。回到家,曾吉瑞生气地把欠条扔给婆婆,说:“以后,那些无关紧关的亲戚朋友家办事情,你不要再来叫我们送红包了!要送,这张欠条你还!”

婆婆一脸为难,尴尬地愣住了!乔格菲也生气地瞪了婆婆一眼,然后长叹了一口气!

严禁转载和抄袭,违者必究!

这是文章尾部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